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陈松林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发布者:买固如·买买提发布时间:2025-08-03浏览次数:20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陈松林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7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院士一行来校座谈交流、召开2026年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年会筹备会并作学术报告。

新疆农业大学校长蒋平安教授主持座谈交流活动。蒋平安校长代表学校对桂建芳院士、陈松林院士来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重点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的水产养殖专业的建设情况和我校的人才引进政策。陈松林院士介绍了与会专家,双方围绕新疆特色冷水鱼养殖、土著种质资源保护及成果转化展开深入交流。


2026年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年会筹备会由陈松林院士主持。桂建芳院士指出,2026年会由新疆农业大学承办,将是新疆农业大学全方位展示水产教学科研成果的宝贵机会,并让更多的全国同行看见新疆渔业的潜力与活力,共同助力新疆渔业发展。陈松林院士表示,本次年会是依托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是展示我国水产生物技术及遗传育种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研究经验的重要平台,同时指出新疆水域资源丰富、冷水鱼品质独特,后发潜力巨大,本次年会将促进与新疆农大与全国各界就“一带一路”渔业发展,开展科技合作,助力新疆渔业走向深蓝。会议就年会主题设置、时间安排等各项细节展开充分讨论,广泛交流意见,并形成共识。蒋平安校长在总结中表示,学校将充分集中各方力量,全力办好本次年会,为新疆渔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科技处、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医学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

随后,由新疆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的“干旱区生命科学讲堂|中国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术报告会”在生命科学学院二楼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研究员,以及集美大学王志勇教授、上海海洋大学陈良标教授、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青岛大学沙珍霞教授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徐文腾研究员等5位水产权威专家,学校师生代表100余人及部分本地水产养殖企业代表共聚一堂,交流和探讨我国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最新前沿技术发展。


新疆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贾宏涛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代表学院对院士专家团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各位院士专家的到来不仅为新疆特色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与种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更为新疆渔业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桂建芳院士以《水产种业发展的中国智慧与育种技术创新》为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系统阐述鱼类精准育种发展进展,特别是银鲫和黄颡鱼育种创新成果;陈松林院士分享了《海水鱼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种业现状》,解析“鱼芯1号”基因芯片与基因组编辑最新成果;王志勇教授、陈良标教授、何建国教授分别围绕大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罗非鱼抗病抗寒分子育种、生物技术在对虾良种培育与疫苗创制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专题报告。现场还就利用基因编辑创制无肌间刺鱼类新技术的前景、大黄鱼抗锥体虫病的研究进展及其“耐粗饲”品种品质问题、南美白对虾在新疆的养殖适应性、罗非鱼抗病育种关键基因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调研期间,院士专家一行还深入了解了新疆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科研团队成员的具体研究方向,为他们精准把脉,进行研究方向的详细规划指导。

此次调研座谈和报告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加速新疆特色冷水鱼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好“新疆特色水产研究中心”和“现代渔业产业学院”提供强大支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现代渔业注入“芯”动能!为推动新疆渔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西北地区水域生态安全与食物安全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也充分彰显了科学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家国情怀。